引子
从来没有这么近过。
赵复铭,上海第一财经频率总监,无比感慨。
2007年4月的一天,他正站在苏通大桥主桥的工地上,对面是遥遥相对的南引桥。
还有300多米。
这一距离将在未来的100天内消失。
届时,通过苏通大桥,南通真正与长江南岸血肉相连了。
作为一位资深的财经记者,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苏通大桥建成,不仅江苏省东南部的两座重镇苏州和南通可以携起手来,为江苏省沿海开发和沿江开发开辟出一个战略性通道,而且上海的经济辐射力也将通过这座大桥源源而来,在融入上海都市圈的进程中,南通经济和社会将得到超常规发展。
横跨南通与苏州常熟的苏通大桥,西距江阴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工程全长32.4公里,由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由主桥、专用航道和南北引桥组成的跨江大桥长约8200米,建成后,将成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同时将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创造出最大主跨、最长拉索、最大群桩基础、最高塔桥四项新记录。大桥主跨1088米,位居世界第一。苏通大桥将作为目前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而被载入史册。因此,国家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苏通大桥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转变的标志性建筑。
正如南通市市委书记罗一民所说:“在长江上建大桥,这是几代南通人的梦想”。而为了圆“世纪梦想”,许多人在行动着——
一、“让南通向南面通”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句相传是乾隆下江南时出的对联,其实并不太准确。对“南通州”——南通而言,向南通行总是有点勉强。如果没有大桥,所有车辆和行人靠轮渡过江,需要大约40分钟,遇到大雾或者大风,轮渡必须停航。长江的阻隔使得南通变得有点“难通”,许多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不小的限制。
70年代末,南通和苏州两市经济总量基本接近。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日益增强,苏南经济因此迅猛发展。南通的经济则由于受长江阻隔而相对落后。长江天堑终成南通经济发展的切肤之痛。
1987年5月8日是令南通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五·八”特大沉船事故,渡轮翻沉,105人遇难。百余年来,穿江渡船和长江航行船舶碰撞事故不断。血的教训提示人们,如果南通有一座桥或者一条隧道通向江南,过往的旅客就不用再冒风浪和船舶相撞的风险,然而千百年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一条江隔开的又何止是两岸的人流、物流,隔开的还有开放的信息和发展的机遇。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地处江海之汇、位居南北咽喉的南通,必须和上海经济接轨加快发展,才能把地理上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而改变地区经济版图的支点,就在于向南面通。为此,南通市有关部门在省市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攻关斩棘,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把跨江通道项目向前推进。
跨江通道最初的设想是越江隧道。1991年6月南通市计委下文开展汽车过江隧通道前期调研。1993年1月19日,南通市过江隧道筹备处成立。筹备处一成立,就委托上海隧道工程设计研究院开展南通市长江公路隧道预可行性研究(简称预可),同时邀请有关专家献计献策,研究搜集资料,并赴上海、宁波、广州等地参观考察。
1996年3月6日,南通市越江隧道筹建指挥部成立,副市长张琛任总指挥。他们根据省交通厅关于深化桥隧比较的意见,三上北京,请国内权威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承接“预可”深化研究事宜。经过反复的桥隧比选,国内专家推荐桥梁方案,并为评审会所敲定,如何选定桥位就成了关键。
长江南通段全长89公里,江面宽阔,最宽处达12公里,最窄处在芦泾港和徐六泾,也都有5.7公里。桥位选择不仅要考虑河势、岸线的稳定性、工程地质、通航条件、防洪影响、两岸接线等自然条件,还要综合考虑港区和城市发展规划及环境影响、工程实施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诸多因素。经东、中、西三个桥位比较,专家们推荐了徐六泾东线桥位。
1997年底,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上海隧道院最终完成了“预可”报告,而1998年中央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文件下达了,这无疑是苏通大桥建设的大好时机。
为解决建设资金,从对外招商引资到争取国外政府贷款,南通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BOT方案,和日英及港台投资商进行合作洽谈。为申请日本JICA项目进而争取日本协力基金的资金援助,他们做了两次努力,但国家科委和日本方面要等南通过江通道项目立项后才能研究。南通市政府及江苏省政府在1993年和1996年两次打报告报国家科委都未能列入JICA开发调查计划。
2022-10-02
2022-09-16
2022-09-07
2022-09-02
2022-06-21
2022-06-21
2021-10-09
2021-10-09
2021-10-09
2021-09-22